《陕西科技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聚焦主责主业 贴近青年需求助力成长成才

——2018年度 “五四红旗团委” 轻工学院团委特写
   期次:第413期      查看:264   




  轻工学院团委紧密围绕学校学院育人中心工作,发挥共青团先锋模范作用,聚焦主责主业,以“三个打造”为突破,全面落实从严治团,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,以完善“三跨四经历”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为助推,开拓科创育人新渠道,深度挖掘专业特色化校园文化活动,探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道路,培育引领一流人才积极建功新时代。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学院团委已连续三年获评校“五四红旗团委”称号。
         为党团结青年,“三个打造”构筑坚强战斗堡垒

         延展育人阵地,筑牢理想信念。围绕“培养什么人”、“如何培养人”、“为谁培养人”的全局性问题,构建院系-支部-宿舍三级思想教育体系,全方位覆盖青年,出台 《轻工学院开展“青年大学习”行动方案》,开设“青春加油站”团员意识提升计划,全年结合时政热点和六十周年校庆开展理想信念和爱校荣校教育,共涉及各类专题教育学习34场,座谈交流8次。支部层面以团日活动和团小组会议为载体,提供清单式的学习方案,全年围绕党十九大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主题,开展团日活动110场,团小组会议280场。
  重心下移,打造基层建设“三大工程”。以问题为导向,不断强化组织建设,坚持走“内涵式”的转型发展道路,打造基层建设“三大工程”,即基层团组织达标工程、活力创新工程和支部典型示范工程,以贯彻全年的 《轻工学院基层团支部年终考核细则》 为抓手,将入党推优、五四表彰和支部建设全面结合,发挥激励机制的价值导向作用,提升基层支部与团员向上、向好的动力。
  增强示范教育作用,打造高素质骨干队伍。聚焦工科生人文素养和理论学习较弱的短板,构建学习型组织。开设“大学生成长营”骨干培训班,邀请校内外知名教师开展培训9场次,组织答辩交流11场次,表彰优秀学员14人。结合线上和线下模式,构建轻工达人、“轻风起,扬帆正
当时”表彰大会、闻道问道讲堂、“轻工甲子,纵览芳华”对话校友等四大平台,宣传师生、校友典型事迹,形成积极向上氛围,以促进更多典型出现,实现典型培育的良性循环。2018年培育发掘校级优秀团员标兵3人,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提名奖1人,陕西省自强之星3人,陕西省优秀团员1人。
  搭建宣传矩阵,增强网络育人战斗力。整合易班和青媒,成立青易媒体中心,实现宣传口归一化,把握QQ、易班、微信三大平台不同的倾向性特点,搭建出一个实现热点及时捕捉,强化思想引领,结果动态呈现的新闻宣传矩阵。在此推动下,院团属新媒体“SUST轻言轻语”原创文章得到大力发展,“轻工好学风”、“轻工之声”、“轻工达人”、“轻工微街访”、“轻教说”五个特色专栏全年推送文章165篇,针对学生所思、所想,传达专业最新动态,转播校园社会最新热点。全年共发布文章597篇,平台粉丝新增22.26%,阅读总量近25万余次,多次在全校院属新媒体中位列第一。
       立足专业特色,多措并举推进第二课堂实践育人

       科技创新“动起来”。科创工作响应复兴计划,与党政、教研室、企业形成合力,协同由点及面“动起来”。一是基于复兴计划,建立了院长牵头抓总,院党委副书记、本科教学副院长和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具体部署,院团委落实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。二是构建符合轻工学院的竞赛体系,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。针对专业特色,分类建立四类赛事库,对接学院9大科研团队,以赛代训,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。三是联合顺丰、维美德等企业分类培养创新性人才,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。本年度我院科创育人工作成效显著,一年时间完成了复兴计划二年的任务。在团委和教务处认可的竞赛中,共获得校级奖励38项,省级奖励8项,国家级奖励5项,本科生培育工作得到突破,发表学术论文6篇,申请专利6项。
  校园文化“深起来”。依托学科特色,联动科研团队和企业,深度构建第二课堂专业品牌活动。2018年度启动“造纸文化月”系列活动,其中文化展展出90余件新型纸材料及纸制品,造纸体验互动参与人数超过百人,环保型纸制品创意设计大赛来自轻工、材料、机电等多个学院共计189人参赛。持续构建2+3+3学风工作体系,连续三年学籍预警率下降25%。出台2大制度文件 《轻工学院辅导员指导班级学风建设要求》 和 《轻工学院先进班集体考核方案》,做好顶层设计;完善“早鸟行动”、三级考勤制度和早晚自习3类管理模式,营造全过程渗透的学风环境;打造“名师引航”、“轻风闻道讲堂”、“轻风问道学堂”3大品牌讲座,聚焦社会责任、专业前沿等领域。一年以来,“早鸟行动”实施120天,“名师引航”和“闻道问道”讲堂开设讲座12场。同时在各类文体赛事中,学院获校园文化艺术节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  社会实践“实起来”。依托“SF 精英俱乐部”,打造与就业创业结合的道路;依托轻工博物馆,探索与专业学习的结合。2018年我院共768人参加寒、暑期社会实践,并在全校评比中斩获个人一等奖一项,二等奖二项,三等奖四项。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共两个团队建立5个社会实践基地,获得市级以上媒体报道84次,其中织青团队获得校社会实践优秀奖,“暖阳丰羽”实践团获得陕西省慈善协会社会实践一等奖。
  志愿服务“活起来”。以“回箱计划”为代表,与深圳环保基金会开展合作,积极拓宽国内各高校合作交流渠道,使我院志愿服务工作从校内走向全国舞台;以“亚洲皮革科学会议”和“六十周年校庆”为例,提升我院志愿服务水准,构建高水平赛会项目。
       强化学生组织职责,切实发挥学生会和社团“双环”作用

       学院团委全面推进学生组织改革,激发社团发展活力,多措并举指导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发展。一是稳步推动组织改革,纳入学舍风工作中心和安全维稳办公室,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,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四自作用;二是强化学生会职责,切实建立“学校、院系、班级”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,制定 《轻工学院先进班集体考核方案》,加强院学生会对班委会建设的指导;三是严格社团管理规范,完善 《轻工学院社团管理中心章程》,形成社团活动前有报备,活动后有反馈的机制;四是联合校内校外资源,扶持优秀社团构建品牌活动,如SF精英俱乐部在顺丰集团的支持下,打造绿色包装设计大赛品牌活动。在2018年全校评比中学生会获得“优秀学生会”称号,国学社获得“十佳社团”称号。
  经过累年的深耕细作,狠抓基层建设,团员意识和组织凝聚力得到显著性提升,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,“三跨四经历”育人体系成效初步展现,科创育人和校园文化育人效果显著。
  (校团委 供稿)

陕西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2310次访问,全刊已有2205879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