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陕西科技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青春接力, 精神不灭

   期次:第413期      查看:90   



  一百年前,有这样一群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,以磅礴之力唤醒了沉睡于风云变化中的民众,孕育了以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,伟大精神犹如一颗划破黑夜的流星,坚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。一百年后,青年挥舞着爱国主义旗帜,以青春之我铸就中国梦,以爱国之志造就新时代,以理想之火燃起新兴青春力量。一百年里,科大从无到有,从北到西,从自强到自立,是一代代科大人秉持着科大精神用最美的青春见证与奉献的历史。六十年风雨历程,科大所凝练的三次创业、两次搬迁、一次划转的自强不息精神,离不开五四精神的滋养,孕育着科大梦,精神的力量深深烙印在每一代科大学子的脑海里。
       古为今用,继往开来

       顾炎武讲,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;《论语》 讲,“君子不忧不惧“;范仲淹讲,”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“;《离骚》 讲,“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;李白讲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这些都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,而古人以鲜明的天下观为世世代代的青年传达着不同时代的情怀。
  青年的力量在任何时代都足以撑起这个时代的重量,古时的青年所留下的“奉献精神”,将本职工作当成一项终身事业去热爱。南宋时期的岳飞,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,习文练武,一心报效国家,岳飞从戎,岳母于其背刺以“精忠报国”四字训诫;屈原为了楚国的江山社稷,不惜投江自杀,为的是唤醒楚王,挽救楚国;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相遇之恩,终生为蜀国鞠躬尽瘁,子诸葛瞻,孙诸葛尚,都为国捐躯;大禹为了治水,不辞辛苦,不愿休息,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,三过家门而不入,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,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,再引入海洋,经过13年治理,终于取得成功,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。
  古人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当中,时代的变迁改变不了血与骨里的精神,一代代的青年也在风华正茂之时一脉相承为国家奉献着自己。近代科学先驱、著名工程师詹天佑,在国家当时的艰难局面面前,心系家国,受命修建京张铁路,以忘我的吃苦精神,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,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、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;真正的耕耘者袁隆平,身为一个乡村教师时,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,举世闻名时,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,淡泊名利,一介农夫,播撒智慧,收获富足,让更多的人远离饥饿;21岁参加革命的杨靖宇,1940初,被日军围困,身负重伤,啃不动树皮,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,年仅35岁的杨靖宇在抗日战争里壮烈牺牲;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,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回家,当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时,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,走向大戈壁,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,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的才回归原本生活,而病魔却却让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,临终前他说:“我死而无憾!”
  古往今来,历史的年轮里有一代代的青年燃烧着自己,用光和热改变着时代,化困境为动力,拥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,让时代充满青春的力量。
       砥砺青春,重任在肩

       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”,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革命先驱李大钊始终以此为人生实践,也给青年留下了经久不衰的人生导向。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国,在自强的道路上有无数青年志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,他们始终坚信,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需要他们用青春去谱写新的篇章。
 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,国家危难之际,那一代的青年人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他们的时代责任,振臂高呼,掀起了时代变革之潮,让国家重新充满活力和希望;抗日战争时期,有以维护根据地治安、保护群众生产生活为主,战时则协助八路军作战的青年抗日先锋队;有始终紧握自己锋利的武器——笔,忠于职守,战斗在推动抗战、捍卫国土的新闻岗位上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;有来自五湖四海、背井离乡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,满怀抗日热情,留下了延安精神传承至今;也有在党的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的号召下,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到了军事干部学校,接受党的教育,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的青年,抗美援朝的精神影响了数代中国青年……刘胡兰8岁就参加儿童团,14岁的时候就成为预备党员,后来被叛徒出卖,拒绝敌人的软硬兼施,英勇就义,年仅15岁。董存瑞16岁时参加了八路军,为了炸弹敌人的暗堡,用自己的身体托起炸药包,英勇牺牲,年仅19岁。杨靖宇18岁时候开始参加革命活动,曾5次被捕入狱,面对敌人严刑拷打,宁死不屈,在东北抗日战争中,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一个人跟日寇周旋战斗到最后,壮烈牺牲,年仅35岁。赵一曼,20岁时成为党员,在一次掩护部队时被捕,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拷打,坚贞不屈,英勇就义,牺牲时年仅31岁。
  马克思曾说,“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,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”。他们,是风华正茂的青年,是心怀国家的战士,是用青年力量改写历史的时代推进者,他们从不质疑自己,相反,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让他们有理想、有信仰、有民族的希望。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,做时代的奉献者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。
         中国梦续,科大接力

         中国梦是历史的、现实的,也是未来的。青年是中国梦接续历史、现实和未来的传承者。作为中国梦“接力赛”的“关键一棒”,当代青年义不容辞,奋勇争先。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追求,而科大梦是每一个陕科大人血液中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,“三创两迁”精神更是支撑“科大梦”的源头活水。
  科大60年的办学历程,48年里都是在祖国西部艰苦办学,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,西迁艰辛过程中的教职工,将珍贵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片黄土地,舍家弃业从首都北京西迁至咸阳所做出的巨大牺牲。三创两迁”精神凝结着一代代陕科大人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,也见证着科大青年接力科大精神,同创美好前景。
  “陶74班的一个都不能走。因为你们代表的是西北轻工业学院。我们要组成救援队,不仅救出我们的同学,还要救出更多的人!”1976年唐山市发生强烈地震,无数人陷入困境,地震发生前后,我校(时名西北轻工业学院)陶74班和陶瓷机械短训班师生共78人正在唐山当地开展生产实习,灾难发生后,实习队41条鲜活的生命永久长眠于地震中,给西轻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痛苦记忆。地震发生后,实习队师生迅速集结,擦干眼泪,就地组织救援,夜以继日,37名校友劫后余生,唐山留下了科大人悲恸的回忆,却也见证了科大青年在危难之际,团结顽强,无私无畏的精神。
  “三创两迁”精神所包涵的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,求实创新、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,扎根西部、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,这些是一代一代科大人奉为圭臬的人生信条,激励着每一位科大青年实现科大梦,延续中国梦。
 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,民族的未来在青年。青年在历史的脉络里用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时代篇章,因砥砺而强大,因责任而勇敢,因家国而无畏。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,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,融入到科大不断焕发新活力的科大梦当中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一场时代接力赛,我们科大学子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定能接过接力棒,传承时代精神,跑出好成绩!
  (大学生记者团 马婷婷)

陕西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2305次访问,全刊已有2205871次访问